名企一次以物换物数千万 j7 C+ S& d9 e) \. d
1 m0 [/ D: }( k. p# {, c5 w4 m
公司的“以物换物”,眼下在企业间变得颇为时髦和频繁。
[( H0 w2 f9 n0 S
* Q R6 `" Y3 @: J( r' w “不久前,晋江的帝豪酒店就用68间客房(270元/间/天)换回了30套利郎西服(550元/套)”,厦门某饮料企业的公关人员透露,自己公司也有一批价值数十万的饮料正在物色对象。“若能换回其它礼品,不仅可改善员工福利,还有利于企业拓展市场。”1 X6 X6 c! }% B& W0 P
5 {6 k! }- C' n. O 相比这种 “换年终礼品”的小打小闹,一些名企的大宗“换货”行为,可以算是企业的经营策略了。
& V/ F0 ?" y* ^& Z# t8 D1 v5 Q$ i7 \3 p7 ?- W1 l) L
据报道,北京汇源集团日前用40万箱果汁,与青岛澳柯玛(8.68,-0.01,-0.12%)交换了6000台展示柜,价值约1400万元。而重庆力帆集团为了扩大销量,正计划用汽车与其他企业交换产品,交换对象为雨衣、T恤衫、帐篷及宣传挂历等,总金额将超千万元。3 c. ?/ I5 ?1 |8 o+ h
4 C* p9 L( ~! {) Z6 X; V 为何企业爱上这种置换模式http://www.zhihuanyun.com/company.html呢8 A8 I) v2 o9 B
- l% L* x; R. f) ~) p. \2 z& ]
据北京日前的统计,自金融危机以来,企业之间货物交换意愿大幅提高,会员数量增长超过四成。/ o# z7 p8 ^$ ^5 y6 ?
- }: _' s2 s8 [2 _+ N( \) T
“金融危机下,企业现金流普遍紧张,能不花钱去采购当然最好不要花钱。”上述饮料企业负责人分析:现在不少企业存在产品销售难、货物积压等问题。通过以物换物,有助盘活库存,进而缓解现金流。
' q6 n$ B' b% \; m8 i& Y: W |/ u, \- H
“一般产品进入终端销售前,需要经过批发、零售等许多环节,环节越多成本就越高,企业换货减少了中间环节,从而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厦门一位百货业人士告诉记者,一般产品的销售成本为27%,而通过以物换物的方式仅为5%―7%。
3 V% \1 x: t( A4 R8 f4 k
l n# V! x, X- Y3 R- X) i 资料显示,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泰国、马来西亚、日本、韩国等国的“置换”市场开始蓬勃发展,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换货部。5 k0 K' K3 y1 r; Y6 | e
/ Q8 Q& L2 u- B2 M6 i$ l" g' {9 Q
因此,尽管有倒退至原始社会的质疑,但有业者乐观预估,将来我国的置换市场年交易金额可达上万亿。
- |4 O1 _8 }$ k) i; Y9 Y8 E
; {; V9 l+ R/ H7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