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2
返回列表
楼主: 独孤雨

诺顿杀软就是强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3 15: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笔,希望别进宫了
发表于 2009-12-3 19: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是哪个单位的?
发表于 2010-9-14 08:30:37 | 显示全部楼层
留意孩子做错事背后的善意 1 \6 U' a" V( N 7 D2 f& C! i1 ?4 I* L1 E ! J9 h- Z) n& b$ b7 U, P; D孩子做“错事”时,我们总觉得责备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责备孩子时,如果我们只凭一时的意气用事,就不能让孩子清楚地明白到底“错”在哪点,什么是下颌角 + A8 D! a$ _% j# ~. T* n那这样的指责不但对孩子没有用,而且会带给孩子很多错误观念和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通过例子一起来看看吧。 / ^3 x8 i. ]# S9 Z1 s1 m$ x  结果和动机,哪个更重要? - v3 B: H6 l; O0 C; u   镜头1:林林很想帮妈妈做家务,于是就主动去端盘子,可是他在端盘子时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把十个盘子打碎了。 ' S# w! u4 ~% ?4 v) g  镜头2:小玉很喜欢吃蛋糕。妈妈告诉她一天只可以吃1块,不能多吃。可是小玉还想要,于是就趁妈妈出门买菜时偷吃了1块,结果不小心将橱柜中的一个盘子打碎了。/ a. b* G* R. X7 _ h   以上两个孩子,你觉得哪个孩子更不好呢? ) J7 h5 x" Q7 \9 X. F4 U  如果我们将两个故事讲给孩子听我需要瘦脸5 A5 v B/ b" r, s/ Q ,孩子大多会认为“林林不好”。因为林林打破了“十个盘子”,打破盘子的数量比小玉多,所以才不好,这就是儿童所谓的结果论。& P1 m9 h$ F3 Q; f$ w   孩子往往只从结果的角度来考虑对错或严重程度,而不会从林林和小玉的动机去看问题。这是为什么呢?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的思维之所以停留在结果的角度,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的母亲经常只是根据物质被损坏的程度来责骂孩子。4 u/ k; P" u# `6 j, X   当我们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而忽视孩子的动机时,我们就无法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法体会孩子想把事情做好却失败时的感觉,当然就无法用体贴的心情去安慰孩子。这时,如果再加以严厉的责骂,“践踏”孩子的善意,那么时间一长,孩子就会认为善意是不好的,自然就不会用善意去对待他人。4 P+ a. I4 J: t4 L$ |   孩子的善意,需要肯定和鼓励 ' o8 B5 F, E, D M  当孩子的“善意”常常得不到我们的肯定和理解,+ y9 c: n4 ` V' o 知道什么是磨颧骨! y0 r* O+ I; k- Q. I 那么他就会用负面、消极的眼光去看别人。以下的例子就很有代表性:7 ~2 Y$ D$ {* T   镜头3:在幼儿园里,东东单手撑着墙壁站立,强强由前方跑过来,在东东前约两公尺处停下,跺着脚道:“你欺负我!” $ e3 N, p2 N! [* A7 {" @% d9 ?  老师问:“怎么了?” & Q, {/ T8 Q7 P# G  强强说:“他故意挡我的路!”. j! l+ G) [7 W" N; C$ t   而站着的东东却感到莫名其妙!7 _, V, L1 W5 O8 w9 U1 C% A   镜头4:丽丽很想坐下来,可是却找不到椅子,于是她就跑去对老师说:“是某某小朋友拿走了我的椅子!” 3 B% m# e4 r" _% h' I) Y$ v* r1 r  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做呢?皮亚杰认为,父母应该尽早让他学习认识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中哪些是善意的。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肯定孩子的善意。尤其是当孩子不小心闯祸时,我们别急着责备,不妨体谅地对他说:“我知道你并不想这么做, : u1 J- C8 m n2 |都想瘦身 2 c# D3 l/ ~8 A" a1 O! Q2 j你不是恶意的!”这种对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肯定是必需的,且有效的,将引导孩子朝正面、积极的方面发展。# l, }5 h) g7 ^' _9 K' Z   有一个这样的例子,某小班的孩子们在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所做的粘土作品被人破坏了。当得知中班的孩子们曾来过这间教室时,小班老师便选出了四位代表去向中班的小朋友抗议。' f1 [( F0 n: a" P3 ]+ w   “你们为什么弄坏我们的东西?” ; P1 N" t8 h) J  中班小朋友回答:“你们教室太乱,我们在整理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桌子,所以弄坏了,对不起。”% c* x: B7 v5 K3 ~) E4 `   这时,小班的小朋友又追问一句:“你们不是故意的吧?”5 H6 L/ f6 e: _9 Z6 m   “我们不是故意的!”中班小朋友说。 1 D0 E2 J6 o9 V: v. \  回到自己教室后,四位小班小朋友报告说:“他们说不是故意的,所以我们就不要再生气了!”于是,小班的小朋友便忍耐下来了。1 b* ]4 D- t3 ^& C% v- R   就幼儿心理学而言,这一事例中,小班孩子们的表现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因为7岁左右的孩子,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也未必能做到,而这些小班的小朋友却做到了。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发现,是他们的父母和老师以身作则,常常用自己的言行来告诉孩子??做错事要接受应有的惩罚,但如果你是无意或不小心的做了,则是可以被原谅,或减轻惩罚的。这样,孩子就能逐渐知道故意与无意的差别,也能学习体谅他人的感受,知道什么事该生气,什么事不该生气。 {7 Z$ o$ h- ^8 l7 g! `* \& q   所以,重视、肯定、善待孩子的善意吧 7 p6 v. g2 N) H O漂亮女孩谁不想减肥 $ P* t+ U1 S0 h% @+ r) B4 L6 Y' v,让我们用自己的善意来鼓励孩子的善意,让孩子成长地更健康、更快乐!: f4 T z6 f3 ?7 l; C, M0 Q   给爸爸妈妈的提醒:7 e W7 D# X; o" J7 i   切不可以物质损坏的程度作为处罚的唯一标准。责备孩子前,请你先要考虑一下:孩子做事的动机是不是好的。 7 Z* @: V) m- k8 O  如果孩子是出于好心,则要肯定和赞扬他的善意,并鼓励他继续做下去,然后再引导孩子如何把事情做好。以林林为例子,你可以对他:“你愿意帮妈妈的忙,妈妈真高兴!不过,你的力气小,在端盘子时,要一个一个小心地端。这样,就不会打碎盘子,妈妈就更高兴了!”1 \3 B* b% d" s4 j: s2 `   如果孩子的动机是错的,则要明确指出错在哪里,让孩子懂得对错和是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帐号

本版积分规则

热议作品
精华帖子排行
精彩推荐

虾皮社区,成立十年了!

站长自己也搞不懂想做个什么,反正就是一直在努力的做!

Copyright © 2007-2019 xp6.org Powered by Discuz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虾皮社区 鲁公网安备 37021102000261号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